日前,接民政部文件通知,研究所所长陈世海主持的民政部2012年度志愿者队伍建设政策理论研究自选课题“创新社会管理下我国“志愿服务—教育成长”联动机制研究”已经顺利结题。
该课题研究认为:
我国学生志愿服务经历了改革开放至1986年的公益转型、1987年至1993年的局部自发探索、1994年至2000年的组织推动、2001年至2007年的多元发展、2008年至今的自觉性发展等五个阶段,还存在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制欠缺,志愿组织资金来源单一、筹资能力较弱,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,激励层次较低,深层次激励缺乏,重服务体验、轻反思总结等诸多问题。要通过学校和地方、志愿机构等多部门的合作,将学生提供志愿服务与学习课程联系起来,把“学会服务”和“在服务中学习”两种行为整合起来,让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行动,获得知识和实践技能、满足社会需求、培养社会责任感、提高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。为此,可以构建政校联动、校地联动、校校联动、政校地联动、志愿机构联动、志愿者联动等六大机制,通过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、动员、培训、实施和激励、总结和反思、评价与监督等六大步骤,创造性的实施学生志愿服务。同时,在配套改革方面,应该大力宣扬志愿服务的参与、互助、和谐精神,尽快落实志愿服务立法工作,着力打造高质量的培训体系,鼓励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,构建学生志愿服务新型激励体系,推动中国学生志愿服务的国际合作机制建设。在当前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下,动员学生投身志愿服务,在服务中学习社会知识,提升公民意识,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,获得社会性的教育成长,以此创新学校和政府、学校和地方的联动合作机制是非常有价值的。